​口述史视角下的红色人物故事书写

关键词: 社会,文学,人物,历史,形式,访谈,故事,创作,视角
阿来0 分享 时间:

原标题:​口述史视角下的红色人物故事书写

口述史视角下的红色人物故事书写

安志伟 石头

近年来,一批饱含家国情怀、热爱红色文化、怀揣文学梦想、充满社会责任的文学创作者,把创作的目光聚集于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贡献的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通过面对面采访的形式挖掘这些革命老前辈的口述回忆,通过文学再创作的方式书写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来传播红色文化、传承太行精神。他们采用的口述访谈的记录方法和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在红色人物故事书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口述史这种记录历史的形式由来已久。人类在创造出文字之前,传递经验、传播文化、传承文明都需要依靠口述的形式来进行。我国丰富多彩的上古传说其实就是口耳相传的先民生活记录。文字产生以后,口述记史的形式与文字书写结合了起来。比如周代君王“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右史记录的就是口述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口述内容被记录下来,整理为儒家经典《论语》。口述记载历史的形式至今仍在沿用。

20世纪4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兴起于美国。新的口述史理念把视角转移到了社会大众的历史、日常生活的历史,把普通人的自身经历、行为、心理和情感等作为口述的重要内容。这种理论重视从个体的生活和经验中去再现历史的记忆和细节,认为通过每个参与者、亲历者的日常生活汇聚而来的集体记忆是宏大叙事的重要内容。从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记录到自觉关注聚焦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从注重宏大历史叙事到自觉追求重视社会生活的细节,描写对象和叙事角度的转变完美体现在普通民众的口述史中,这不仅是文体进步和个人觉醒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表现。

《选择——太行山区红色寻访》一书就是吸收了这一理念而策划的。书中的大部分文章都以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目光聚集于太行山区的社会大众,进入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聆听他们对自身的经历和行为、心理和情感的讲述,把普通人的经历和社会的动荡、战争的苦难结合在一起,从个人的点滴日常经历中感受历史洪流带给每个个体的独特生命体验。

本书在口述史的视角下书写红色人物故事,经过了确定访谈对象、实施访谈计划、整理访谈记录和文学再创作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在每个阶段都存在情感融入的问题。

第一,确定访谈对象尽量兼顾典型性和全面性。本书确定的访谈对象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党员也有非党员,年龄差距较大,人生履历各异,基本达到了兼顾典型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第二,实施访谈计划要讲究方式方法。先拟定一个较为详细的访谈计划,再确定参加访谈的人员,然后分组到访谈者的居住地去采访。在采访过程中,问话要确定明确的主题,采用一定的技巧。倾听要专注,要善于捕捉受访者的关键信息进行追问,既要利用采访提纲又不能拘泥于采访提纲。

第三,整理访谈记录要把口述与史实结合在一起。在红色人物故事采访过程中,受访者多数为年事已高的老年人。他们对一些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述难免有许多不准确甚至错讹的地方。在整理访谈记录的时候,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地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还要参照相关文献把口述的内容中提到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相关信息进行严格核实,参照文献订正错讹。

第四,文学再创作要把历史真实和生活常识统一起来。口述访谈的最终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整理为一问一答访谈式,可以整理为第一人称叙述式,当然也可以经过文学再创作整理为故事的形式。本书就采取了后一种方式。文学再创作要把口述记录、历史真实和生活常识有机统一起来。再创作要以口述记录为依据,反映口述记录的真实内容;要结合历史真实,将口述的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文学再创作可以虚构一些内容,但是这些虚构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口述记录和历史北京的真实状况,也要符合日常生活的常识,在合理的前提下虚构一些细节增强可读性和画面感,但是不能随意编造、甚至捏造。

第五,注意在口述访谈中的情感融入。在红色人物故事访谈中,面对的是一个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地做出贡献的群体,一个让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的群体。尽管访问者队伍和受访者年龄差距很大,个人的社会经历也相差很远,但采访团队的成员都出生于革命老区,从小耳濡目染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能够自觉不自觉地带着感情去访谈,把访谈看作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过程,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了受访者的生活和情感中,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的思想情感,最终谈出了朴实自然、反映真情实感的话语,基本达到预期的访谈效果。

本书的写作正是基本遵循了这些原则而编写的。口述访谈带来了现场感,参照文献加工整理保证了真实性,文学再创作提升了可读性,情感融入注入了真情实感。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30个既生动又感人的红色人物故事。

在口述史的视角下,红色人物故事的书写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真实性。抗日战争的历史真实地发生过,这些口述者多数都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部分口述者转述的内容也是他人的亲身经历。口述者是自身社会体验的讲述者和守望者,在岁月中尘封的苦难与抗争的往事点点滴滴汇聚成民众的集体记忆,成为重拾红色历史、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动力。

二是生动性。抗日战争是残酷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等三个历史阶段,但是对每一个经历战乱的普通民众来说,又因为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各有各的人生际遇。平凡而真实的细节最令人感动。经过岁月的积淀后往往会把记忆最为深刻的事件凸显出来,再经过文学的手法进行再创作,故事的内容往往更加生动形象、时代感强,感人肺腑、历久难忘。

三是社会性。在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以及其他党政机关进入到太行山区持续展开抗日活动之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处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动荡、战争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状况的真实样本,口述样本的累积重新构建了过往的社会。这些以不同的形式参加过抗日战争普通民众的口述就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以古照今,鉴往知来。《选择——太行山区红色寻访》以真实的革命故事为线索,运用鲜活的人物、丰富的史料、艺术的手法,生动记录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他们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生生不息的精神和感天动地的力量。限于篇幅,本书中只记录了30个红色人物故事,还有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亟待开发和传播。期待更多有情怀的创作者能够一起来书写红色故事,用真实、生动、形象的红色故事教育人、感染人,从众多的红色人物故事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引导今天的人们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口述史视角下的红色人物故事书写 相关文章:

真没想到(把女生打了怎么办)女孩子打了孩子

心院长心自由家庭教育分享记录宝宝成长的唯美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墙裂推荐(鲤鱼打挺起身动作怎么练)鲤鱼打挺

最扎心的情感语录

优选50句中秋文末

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原来是这个意思,却

弘扬济南英雄气提升城市软实力

学习笔记丨南沙发展聚焦大湾区,面向全世界

人生,最难走的路是什么?

热门排行

70018